<span id="1ljtx"></span>
<strike id="1ljtx"></strike>
<strike id="1ljtx"><i id="1ljtx"></i></strike> <ruby id="1ljtx"></ruby>
<span id="1ljtx"><dl id="1ljtx"></dl></span><progress id="1ljtx"><noframes id="1ljtx">
<th id="1ljtx"><video id="1ljtx"><ruby id="1ljtx"></ruby></video></th>
<strike id="1ljtx"></strike>
<ruby id="1ljtx"></ruby>
<strike id="1ljtx"><i id="1ljtx"></i></strike>
<strike id="1ljtx"><dl id="1ljtx"><del id="1ljtx"></del></dl></strike><strike id="1ljtx"></strike><ruby id="1ljtx"></ruby>
<span id="1ljtx"><dl id="1ljtx"></dl></span><th id="1ljtx"><noframes id="1ljtx">
<span id="1ljtx"><dl id="1ljtx"></dl></span>
<strike id="1ljtx"></strike>
<strike id="1ljtx"></strike><span id="1ljtx"></span><strike id="1ljtx"><dl id="1ljtx"><ruby id="1ljtx"></ruby></dl></strike><strike id="1ljtx"><dl id="1ljtx"><del id="1ljtx"></del></dl></strike>
<strike id="1ljtx"></strike><strike id="1ljtx"></strike><strike id="1ljtx"></strike>
風險提示: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的非法集資風險。 ——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如何找區塊鏈好項目?你得先從排除短命項目開始

白話區塊鏈 2018-03-12 15:46:04
微信分享

掃碼分享

5%,差不多是各類初創企業五年的存活率。而在區塊鏈的超級旋風下,各種項目僅僅用了四分之一的時間就以95%的淘汰率完成了大逃殺。

作者:45區特約作者 / 來源:

白話區塊鏈

 
 
 

從入門到精通,看我就夠了!

本文來自區塊鏈垂直媒體45區(block-45)

這既是行業生機勃勃的創新之果,也是瘋狂與貪婪開出的惡之花。

全球審計四大巨頭之一的德勤調查了全球最大的社交編程及代碼托管網站Github網站上的區塊鏈項目,總數將近86000個,如今存活項目只有5%,90%的項目處于非活躍狀態。

45區試圖從那些廢墟中剝離出它們死亡的真相。

01
 
即興之作猝死

 

和其它創業相比,以極客群體為主的區塊鏈項目似乎啟動門檻更低,有時只是幾行代碼,就宣告了項目靈感的誕生。

所以在德勤調查的86000多個項目中,由團隊操作的只有9000多個,其余90%項目都由Github的個人用戶所創建。

激情揮灑過后,難免徒留一地雞毛。

 

其中最極端的例子是叫做firewaller的項目。45區(ID:block-45)調查發現,項目誕生于2015年8月19日,同時也在當天停止更新。

 

項目被定義為是一個簡單的區塊鏈實現,作者Marty anstey是一位技術發燒友,對大數據存儲、搜索引擎、加密貨幣等前沿技術感興趣,同時也喜歡音樂,照片中的他正抱著吉他忘我地唱歌。

 

2015年正是區塊鏈技術爆發的一年,marty anstey靈敏地捕獲到了這一趨勢,并在Github網站上雄心勃勃地寫下了一行代碼。至少在他敲代碼的那一刻,至少應該覺得自己正在創造一個偉大的項目。

然而項目卻在誕生之日即刻凋零。

這不是一個個例,Github網站上的個人用戶中,類似于marty anstey的項目比比皆是。

 

再如一個叫做W-angle的項目,是一個基于以太坊的瀏覽器,但代碼更新只有8次,最近一次停留在了2017年3月,或許我們可以在數月之后看到他的下一次更新,不過目前看來恐怕永遠不會。

但有趣之處也在于此,在這個全球最大的開源社區中,他們都是熱衷于先吃螃蟹的人,或許也成為區塊鏈的殉道者。

 

02
 
狗血內斗,耗盡人氣

 

除了這些一夜興亡的即興之作,在那些叱咤風云的公有鏈項目中,也不乏死亡和瀕死的氣息。

此前Tezos曾在短短兩周之內籌集到6.5627萬個比特幣和36.1122萬個以太幣,成為全球最昂貴的ICO項目,現在卻深陷高層互撕的丑聞。

項目發起人Breitman夫婦指責在瑞士保管融資的獨立基金會主管私吞巨款,而后者則指責發起人夫婦試圖繞過法律直接控制基金會,導致項目延遲數月。

 

屋漏偏逢連夜雨。被觸怒的投資者們又聯合向加州高等法院舊金山分院提交了對Tezos的集體訴訟。

這顆明日之星,最終因狗血內斗而瀕臨崩潰,目前處于前途未卜的狀態。

 

Tezos的興衰史也折射出區塊鏈項目的一些弊端,比如管理層經驗欠佳、公司結構含混、產品研發沒有透明度等。

國內號稱唯一一家基于區塊鏈技術。解決工業數據安全性、可靠性問題的項目BCIA疑似因為分贓不均而夭折。

該項目是在ICO最后的瘋狂期籌集到1400萬元的,此后投資者們踏上了漫漫維權路。

 

據45區了解,BCIA事件的背后是多方針鋒相對。一方面是天使投資人臨時去操盤另一個項目,另一方面,項目方一直宣稱與之合作的交易平臺“幣創B網”表示根本沒有和BAIC合作,透出濃濃的內訌氣味。

 

 

 

03
 
詐騙圈套粉碎

 

ICO的監管大棒,直接重錘了很多詐騙項目。它們的死亡讓區塊鏈也背上了污名化的黑鍋。

比如Tea chain(茶鏈),號稱全球第一家具有公信力的、高效率的茶交易平臺,7月底曾在上海大規模登臺宣傳。

然而,項目負責人卻被控訴指使公司員工有預謀地挪用投資人資金,轉移并已經跑路,據了解,茶鏈涉及詐騙金額上億。

 

45區(block-45)獲悉,在茶鏈的一次宣傳活動上,負責人還曾手拿話筒問席下觀眾:“10萬元的大獎大家想不想要?”

“想!”雖然聲音并沒有整齊劃一,但人性的貪得無厭跪倒在利益的誘餌面前。

負責人當時表示“我說到做到”,成了后來令人唏噓不已的詐騙標簽。距離黃鶴樓不遠的茶鏈辦公所已經黃鶴一去不復返。

 

最負盛名的詐騙項目還有萊特中國,同樣被曝圈錢2億后跑路。他們宣稱未來微信之間的交易、包括微商都會使用他們發行的“微商幣”進行結算。

但就在9月4日ICO禁令發布后,萊特中國的網站突然無法顯示,投資人也被QQ群客服拉進了黑名單,整個公司人間蒸發。

 

山寨項目的招搖撞騙是區塊鏈死亡報告中濃彩重墨的一筆。

Santiment也是一個于2107年7月4號進行ICO的項目,但宣布發行不久,就有釣魚網站出現,網站地址名為santlment,與santiment只有一字之差,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項目。

很多人誤以為是santiment網站,把ETH轉進它所指定的合約地址,從此如泥牛入海。

 

04
 
生于貪婪,死于監管

 

還有更多區塊鏈項目在政府監管的重壓下無疾而終,多數都是雷人的垃圾項目。

比如聲稱涉獵以太坊內容生態圈的Altischain,原本計劃在8月13日啟動全球ICO,但8月末卻宣布,正因為監管原因,眾籌失敗:

 

ICO項目在中國監管下的“朝生暮死”,成了尸橫遍野的重災區。

誕生于2017年年初的比特礦,是一家數字貨幣交易平臺,8月31日官方微博還在慶祝新品上市發布會,9月13日,就開始安慰維權者,要相信風雨過后有彩虹,最終在9月30日關閉了交易平臺。

至于想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解決嫩模產業鏈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嫩模鏈,也被卷入監管風暴,尸骨無存。

 

 

 

 

05
 
花樣傳銷,鳥槍換炮

 

監管最敏感的一條高壓線是涉嫌傳銷。區塊鏈奇葩項目層出不窮,其實只不過是包裹著數字貨幣外衣的花樣傳銷,成為各地警方的刀下之鬼。

比如今年4月份,廣東警方中山市公安局就認證虛擬貨幣“維卡幣”屬于網絡非法傳銷。
他們在境外找人架設虛假的“維卡幣”網站,通過大肆鼓吹“維卡幣”項目的投資收益,誘惑投資者投入巨額資金到虛假的“維卡幣”網站。

細究其玩法和機制,完全是傳銷套路,難怪被公安一舉端掉賊窩。

 

中國大媽不僅是這類圈套的踩坑者,也是鬧劇的導演。

比如一群武漢大媽之前在ICO新浪潮中大賺“代投”通道費,但是45區發現現在她們的ICO-times官網頁面已經無法打開。

“我們現在在投國外項目,剛投時一個幣7塊錢,買了1萬個,現在已經漲到8.9元了,只要持有每天就會獎勵2個幣,如果介紹朋友過來投幣,自己會拿提成,現在靠這個能月入好幾萬。”這個項目的董事長對45區表示。

她還告訴45區,目前公司依然有很多部門,包括市場部、研發部、產品部等等,“北京和國外都有團隊”。

看來涉嫌傳銷的所謂區塊鏈項目盡管被重拳打擊,仍然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繼續著人性的擊鼓傳花游戲。

——The End——

『聲明:本文轉載自公眾號“45區”,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白話區塊鏈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

白話區塊鏈

區塊鏈世界入口第一站,人人都能看懂的區塊鏈;24 小時熱點實時追蹤。

91香蕉视频污